由于2017年CPA考试大纲暂未公布,也导致一些注会考生备考比较迷茫,针对此情况,北京注协培训网特邀会内专家编写2017年CPA《审计》考前预习讲义,下面是《审计》第2章节重点内容。
第三章 审计证据
第二节 获取审计证据的审计程序
一、审计程序的作用
审计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的某个时间,对将要获得的某类审计证据如何进行收集的详细指令。
二、审计程序的种类
(一)检查
检查,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生成的,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的记录或文件进行审查,或对资产实物进行审查。
(二)观察
观察,是指注册会计师察看相关人员正在从事的活动或实施的程序。
(三)询问
询问,是指注册会计师以书面或口头方式,向被审计单位内部或外部的知情人员获取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并对答复进行评价的过程。
(四)函证
函证,是指注册会计师直接从第三方(被询证者)获取书面答复以作为审计证据的过程,书面答复可以采用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等形式。
(五)重新计算
重新计算,是指注册会计师对记录或文件中的数据计算的准确性进行核对。重新计算可通过手工方式或电子方式进行。
(六)重新执行
重新执行,是指注册会计师独立执行作为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组成部分的程序或控制。
(七)分析程序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
第四节 分析程序
一、分析程序的目的
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不同财务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作出评价。分析程序还包括在必要时对识别出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值差异重大的波动或关系进行调查。
注册会计师实施分析程序的目的包括:
1.用作风险评估程序,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
2.当使用分析程序比细节测试能更有效地将认定层次的检查风险降至可接受的水平时,分析程序可以用作实质性程序。
3.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对财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
二、用作风险评估程序
1.总体要求。注册会计师在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时,为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在这个阶段运用分析程序是强制要求。
2.在风险评估程序中的具体运用。
注册会计师可以将分析程序与询问、检查和观察程序结合运用,以获取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及具体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3.风险评估过程中运用的分析程序的特点。
所使用的数据汇总性比较强,其对象主要是财务报表中账户余额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所使用的分析程序通常包括对账户余额变化的分析,并辅之以趋势分析和比率分析。
三、用作实质性程序
1.总体要求
实质性分析程序是指用作实质性程序的分析程序,它与细节测试都可用于收集审计证据,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2.确定实质性分析程序对特定认定的适用性。
实质性分析程序通常更适用于在一段时期内存在预期关系的大量交易。分析程序的运用建立在这种预期的基础上,即数据之间的关系存在且在没有反证的情况下继续存在。
3.数据的可靠性。
注册会计师对已记录的金额或比率作出预期时,需要采用内部或外部的数据。
4.作出预期的准确程度。
准确程度,是对预期值与真实值之间接近程度的度量,也称精确度。分析程序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注册会计师形成的预期值的准确性。预期值的准确性越高,注册会计师通过分析程序获取的保证水平将越高。
5.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在设计和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注册会计师应当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可接受的差异额。
四、用于总体复核
1.总体要求
在审计结束或临近结束时,注册会计师运用分析程序的目的是确定财务报表整体是否与其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一致。
2.总体复核阶段分析程序的特点
因为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并非为了对特定账户余额和披露提供实质性的保证水平,因此并不如实质性分析程序那样详细和具体,而往往集中在财务报表层次。
3.再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如果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重新考虑对全部或部分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评估的风险是否恰当,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评价之前计划的审计程序是否充分,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
本文是北京注协培训网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来自北京注协培训网。
大礼包:2017年注会《审计》预习讲义完整版内容下载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