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企业国际化进程及其战略途径(★,客观题)
(一)企业国际化过程的连续模式理论
企业国际化在目标市场的选择上按照环境距离(这里的环境距离指一国与另一国在地理、文化心理、经济、政治法律等方面的综合差距)由近及远的顺序。在进入方式的选择上按照由易到难的顺序被称为企业国际化过程的连续模式。主要理论包括国际化阶段理论(UPPSALA 模型)和出口行为论。
1.国际化阶段理论(UPPSALA 模型)
UPPSALA 模型认为,企业国际化是一个逐渐积累知识、增加投资、缓慢发展的过程。该过程有以下两个典型特点。
① 企业在进入方式上,按照间接出口——直接出口——设立海外销售分部——海外生产的顺序进行。
②在目标市场的选择中,按照邻国市场——地理位置较远市场的顺序来进行。
2.出口行为论
1977年,Bilkey和Tesar通过对423家中、小型制造企业的出口发展活动研究后认为,企业的出口活动可以根据管理者对海外市场的兴趣划分为六个阶段,即对出口毫无兴趣、接受海外订单、企业积极寻求出口的可能性、开始向邻近国家出口、成为有经验的出口商、努力开拓心理距离与地理位置较远的出口市场。
1980年,卡佛斯格尔把企业出口活动划分为产品国内销售、前出口、获得出口经验、积极从事出口活动和开始从事各种直接投资活动等五个阶段。
(二)企业国际化过程的非连续模式理论
1.国际创新企业模型
国际新企业模型包括四个要素,即部分交易的内部化,网络以及许可协议等可以选择的控制结构,国外的区位优势和独特的资源。
2.企业国际化的战略管理理论
Mintaberg和Mchugh指出,随着环境中机会和威胁的不断变化,多数企业成长战略表现为企业投入的主动增加或减少,而国际化既可能是企业执行长期战略的结果,也可能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应急举措。
Millington和Baylis特别关注战略计划在企业国际化过程的作用。他们认为,在国际化的早期,企业由于缺乏经验,其国际化也许会表现出缓慢而逐渐发展的特点。然而,随着企业国际化经验的积累,在战略分析和信息搜索的基础上,战略计划系统就会发挥重大作用。
3.企业国际化的网络理论
企业国际化过程应从企业间关系网的角度而非传统理论中单个企业的角度来研究,并把企业国际化看成是企业建立和发展与其他国家企业合作关系的过程。
(三)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引力理论(带动论)
理论名称 |
核心思想 |
1.订单带动论 |
企业最初的出口冲动大多来自与海外客户主动送上门来的订单 |
2.客户带动论 |
在很多行业,尤其是服务性行业,如银行、保险、广告业,企业的跨国经营通常是受到现有客户的带动。 |
3.竞争带动论 |
如果该行业的某个主要企业打入了某一国外市场,其他企业就会很快跟上,也去同一个国家或地区开辟市场。(尼克博克的“寡占反应理论”) |
4.关键企业带动论 |
众多中小企业的国际化经营就是由其行业中的枢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所带动的,因为这些卫星企业已经与其枢纽企业之间建立了固定的产供销关系网,双方都已经在这一网络中投人了大量的人、财、物力,保持这种原有关系比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重新发展新的关系要方便经济得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