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培训网中国CPA在线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财经资讯 » 审计资讯

四川启动最大规模扩权强县财政决算审计
      2012-08-28 09:44:44     来源:四川日报网         
[摘要]8月22日从四川省审计厅获悉,针对四川省26个扩权试点县(市)进行的2010年度和2011年度财政决算审计日前正式拉开帷幕,这是四川省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扩权试点县财政决算审计工作。

  ● 审计调查面接近全省扩权强县总量的一半

  ● 审计目标:研究和揭示扩权试点县(市)财政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 审计手段:从扩权强县财政机制、体制、财政管理等方面找原因、提建议,尽量客观地反映和评价基层财政的运行质量、保障水平

  8月22日从四川省审计厅获悉,针对四川省26个扩权试点县(市)进行的2010年度和2011年度财政决算审计日前正式拉开帷幕,这是四川省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扩权试点县财政决算审计工作。

  为减少行政层级,提高行政效能,四川省先后在2007年7月和2009年3月,分两批次对四川省59个县进行了扩权强县的改革试点。针对扩权强县进行的财政决算审计迄今已先后开展两次,第一次审计调查了4个扩权县,第二次审计调查的扩权县增至13个。

  此次审计主要是为了摸清家底,总体把握26个扩权试点县(市)政府性收支规模、结构和增长情况,客观反映扩权强县财政改革措施落实情况及其成效。“这次审计调查面很广,接近全省扩权强县总量的一半,能够尽量客观地反映扩权县的状况,评价基层财政的运行质量和保障水平,将有利于政府部门在今后的决策中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完善相关办法。”审计厅副厅长陶志伟介绍说。

  据悉,为研究和揭示扩权试点县(市)财政运行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此次审计将从扩权强县财政机制、体制、财政管理等方面分析原因、提出建议,促进扩权强县改革措施进一步到位和财政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加强县级财力保障能力建设,确保民生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同时,为了从财政决算的真实性、财政预算管理的完整性、财政资金的安全性和重点民生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效益性等方面反映扩权试点县(市)财政收支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审计还将提出具体建议。

  为保障此次审计高效有序开展,审计厅统一组织18个市、州审计局并抽调204人组成了26个审计组参与此次审计,并在前期开展了相关业务培训。在技术上,首次搭建了依托信息技术支撑的资料收集和指挥的省厅工作平台,集中采集了26个县的财政税务电子数据,不仅为本次审计提供了新的支撑,也为下一步探索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财政决算审计奠定了基础。

  关联新闻:

  扩权强县改革效果初显

  记者从审计厅获悉,此前对扩权强县的审计结果显示,扩权强县(市)试点改革赋予试点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后,减少了行政管理的中间层级,省与县之间在政策、管理、资金等方面的对接更为畅通、直接,政府运行效率明显提高。扩权强县改革为各试点县带来了更宽松优越的政策环境,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契机。

  —— 县域经济发展明显加快。各县抓住扩权强县历史机遇,重新审视县情,加强发展战略研究,谋篇布局县域经济发展之路。包括制订发展规划,突出优势特色产业;改善投资环境,加快招商引资步伐;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断增强发展后劲等。

  —— 公共财政保障能力显著提高。实行扩权强县试点后,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进一步规范。省财政对试点县实行上划资金比例留解,专项资金调度由省直接拨付到试点县,减少了市级中间环节,缓解了试点县财政资金压力,提高了试点县财政资金运行效率。

  —— 财政管理更加规范。扩权强县试点县县级财政体制和转移支付由省核定,省级财政对试点县财政的政策支持、资金补助能够及时落实到位,使财政预算执行力度明显加强,透明度大大增加,为财政工作规范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但审计同时发现,扩权强县改革试点过程中放权不够到位;运行中与所在市工作不够协调;在快速发展压力、保障水平提高、国际金融危机等背景下县级财政运行仍然困难等一系列问题。“扩权强县毕竟属于改革试点探索,这一制度带来巨大利好的同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如何巩固优势、克服困难,还需要摸底,需要给出答案。”审计厅相关处室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jane

报名咨询电话:    传真:010-62969077
北京注册会计师协会培训网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26838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41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