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会计》10月份每日一练
- 9月每日一练
- 8月每日一练
- 7月每日一练
- 6月每日一练
- 5月每日一练
- 4月每日一练
- (10.08)融资租入固定资产初始成本的确定
- (10.09)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确定
- (10.10)经营租赁
- (10.11)售后租回交易形成融资租赁的会计处理
- (10.12)会计政策变更
- (10.13)会计差错的判定
- (10.14)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的会计处理
- (9.01)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 (9.02)政府补助的主要形式
- (9.05)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的会计处理
- (9.06)政府补助的分类
- (9.07)政府补助的定义及其特征
- (9.08)借款费用的计量
- (9.09)借款费用的范围
- (9.12)一般借款的资本化率
- (9.13)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
- (9.18)股份支付
- (9.19)权益结算股份支付
- (9.20)现金结算和权益结算的股份支付的区别
- (9.21)暂时性差异
- (9.22)资产的计税基础
- (9.23)资产的计税基础(二)
- (9.26)资产的计税基础
- (9.27)外币交易的会计处理
- (9.28)外币货币性项目
- (9.29)境外经营财务报表的折算
- (9.30)境外经营记账本位币的确定
- (8.01)售后回购收入确认
- (8.02)营业外支出的确认
- (8.03)营业利润的组成内容
- (8.04)收入的确认
- (8.05)建造合同收入的核算以及报告
- (8.08)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 (8.09)现金流量表的编制
- (8.10)筹资活动现金流量
- (8.11)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
- (8.12)非货币性职工薪酬的计量
- (8.15)应付职工薪酬的核算
- (8.16)职工薪酬的核算
- (8.17)产品质量担保
- (8.18)亏损合同
- (8.19)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 (8.22)审计证据
- (8.23)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认定
- (8.24)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的会计处理
- (8.25)账面价值计量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
- (8.26)会计处理方法
- (8.29)债务人以存货抵偿债务的会计处理
- (8.30)债务重组的会计处理
- (8.31)以资产清偿债务
- (7.01)无形资产的处置
- (7.04)投资性房地产的范围
- (7.05)与投资性房地产有关的后续支出
- (7.06)投资性房地产转换的核算
- (7.07)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 (7.08)投资性房地产的处置
- (7.11)资产减值的范围
- (7.12)资产可收回金额的计量
- (7.13)资产预计未来现金流量
- (7.14)资产组的减值
- (7.15)金融负债的初始入账成本
- (7.18)可转换公司债券的核算
- (7.19)长期借款
- (7.20)应付债券的核算
- (7.21)权益工具和负金融负债的区分
- (7.22)其他综合收益的确认与计量及会计处理
- (7.25)资本公积的核算
- (7.26)所有者权益的分类
- (7.27)提供劳务收入的确认
- (7.28)商业折扣、现金折扣的核算
- (7.29)售后回租
- (6.01)长期股权投资初始投资成本的确定
- (6.02)内部交易的抵消
- (6.03)长期股权投资
- (6.06)长期股权投资的超额亏损的处理
- (6.07)权益法转公允价值计量的核算
- (6.08)长期股权投资的权益法的核算
- (6.12)投资收益的计算
- (6.13)固定资产的列报
- (6.14)固定资产的初始计量
- (6.15)固定资产的后续计量
- (6.16)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和折旧的计算
- (6.17)固定资产初始计量
- (6.20)固定资产处置
- (6.21)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范围
- (6.22)固定资产的后续支出
- (6.23)固定资产折旧
- (6.24)无形资产的初始计量与摊销
- (6.27)无形资产处置
- (6.28)无形资产的会计处理
- (6.29)无形资产的处置
- (6.30)无形资产的确认
- (5.03)资产期末计量
- (5.04)所有者权益的构成
- (5.05)交易性金融资产
- (5.06)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 (5.09)金融资产交易费用的确认
- (5.10)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损益的确认
- (5.11)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
- (5.12)持有至到期投资初始计量
- (5.13)金融资产减值
- (5.17)交易费用的确认
- (5.18)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 (5.19)存货的概念与确认条件
- (5.20)存货的初始入账金额
- (5.23)期末存货的计量
- (5.24)期末存货的计量
- (5.25)存货成本的结转
- (5.26)存货的初始计量
- (5.27)存货的盘点
- (5.30)存货可变现净值基础
- (5.31)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的核算
- 《审计》10月份每日一练
- 9月每日一练
- 8月每日一练
- 7月每日一练
- 6月每日一练
- 5月每日一练
- 4月每日一练
- (9.01)审计抽样
- (9.02)抽样方法
- (9.05)审计策略
- (9.06)审计工作底稿
- (9.07)重大事项的类型
- (9.08)审计工作底稿变动
- (9.09)风险评估程序
- (9.13)注册会计师组织项目组讨论的主要内容
- (9.18)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程序
- (9.19)信息技术控制的适用条件
- (9.20)解内部控制环境时需要关注的内容
- (9.21)控制活动的内容
- (9.22)执行穿行测试可以实现的目的
- (9.23)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实施的审计程序
- (9.26)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
- (9.27)进一步审计程序的时间
- (9.28)控制测试目的
- (9.29)控制测试
- (9.30)实质性程序的时间
- (8.01)确定特别风险时应当考虑的事项
- (8.02)特别风险
- (8.03)评价标准的适当性时应当考虑的因素
- (8.04)鉴证业务特征
- (8.05)管理层和治理层应承担的责任
- (8.08)鉴证业务
- (8.09)保持职业怀疑
- (8.10)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
- (8.11)审计的前提条件
- (8.12)变更审计业务的合理理由
- (8.15)总体审计策略
- (8.16)确定实际执行重要性
- (8.17)修改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 (8.18)确定审计证据相关性
- (8.19)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 (8.22)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 (8.23)实施函证程序
- (8.24)函证
- (8.25)实质性分析程序运用
- (8.26)实质性分析程序使用的数据的可靠性
- (8.29)审计抽样
- (8.30)抽样风险
- (8.31)非抽样风险
- (7.01)记录识别特征
- (7.04)注册会计师记录的识别特征
- (7.05)工作底稿事务性变动
- (7.06)审计工作底稿归档期限
- (7.07)审计工作底稿
- (7.08)内部控制要素
- (7.11)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
- (7.12)内部控制
- (7.13)内部控制审计程序
- (7.14)了解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
- (7.15)内部控制存在的固有局限性
- (7.18)了解控制环境的要素
- (7.19)控制环境
- (7.20)控制环境
- (7.21)持续监督活动
- (7.22)业务流程层面控制
- (7.25)检查性控制
- (7.26)注册会计师没有义务实施的程序
- (7.27)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
- (7.28)导致注册会计师解除业务约定的情形
- (7.29)重大错报风险
- (6.01)重要性水平
- (6.02)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 (6.03)未更正错报
- (6.06)错报
- (6.07)审计过程中累积的错报
- (6.08)审计证据
- (6.12)确定审计证据的数量
- (6.13)审计证据充分性
- (6.14)确定审计证据的可靠性
- (6.15)审计证据
- (6.16)分析程序的用法
- (6.17)对财务报表总体复核
- (6.20)实施分析程序
- (6.21)抽样风险
- (6.22)非抽样风险
- (6.23)统计抽样和非统计抽样
- (6.24)抽样方法
- (6.27)影响样本规模的因素
- (6.28)审计抽样
- (6.29)非统计抽样
- (6.30)审计工作底稿
- 《财务成本管理》10月份每日一练
- 9月每日一练
- 8月每日一练
- 7月每日一练
- 6月每日一练
- 5月每日一练
- 4月每日一练
- (10.08)股票股利
- (10.09)股利支付的程序
- (10.10)股权再融资
- (10.11)股权再融资
- (10.12)加权平均每股收益
- (10.13)长期借款筹资
- (10.14)长期债券筹资——债券的偿还
- (9.01)销售百分比法
- (9.02)外部融资额
- (9.05)可持续增长率
- (9.06)内含增长率
- (9.07)风险和报酬
- (9.08)证券市场线
- (9.09)资本资产定价模型
- (9.12)股利增长模型
- (9.13)债务成本的估计方法
- (9.18)财务杠杆
- (9.19)MM理论
- (9.20)杠杆原理
- (9.21)财务杠杆
- (9.22)杠杆原理
- (9.23)杠杆原理
- (9.26)市场按有效性程度的分类
- (9.27)股利分配政策
- (9.28)股利分配政策——剩余股利政策
- (9.29)股票股利
- (9.30)股利分配政策——固定股利政策
- (8.01)产品成本计算的要求
- (8.02)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 (8.03)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 (8.04)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
- (8.05)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
- (8.08)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步法
- (8.09)逐步结转分布法
- (8.10)标准成本的种类
- (8.11)变动成本差异的分析
- (8.12)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 (8.15)金融市场的功能
- (8.16)理财原则
- (8.17)财务管理基本目标
- (8.18)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
- (8.19)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
- (8.22)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 (8.23)营运能力比率——应收账款周转率
- (8.24)杜邦分析体系
- (8.25)管理用财务报表
- (8.26)管理用财务报表
- (8.29)市价比率
- (8.30)销售增长率与外部融资的关系
- (8.31)内含增长率
- (7.01)股票的发行方式
- (7.04)副产品的成本分配
- (7.05)产品成本
- (7.06)约当产量法
- (7.07)产品成本计算的分批法
- (7.08)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 (7.11)辅助生产费用的归集与分配
- (7.12)约当产量法
- (7.13)约当产量法
- (7.14)产品成本计算的品种法
- (7.15)交互分配法
- (7.18)标准成本的种类
- (7.19)标准成本的制定
- (7.20)变动成本差异的分析
- (7.21)变动成本差异的分析
- (7.22)变动成本差异的分析
- (7.25)变动制造费用耗费差异的计算
- (7.26)固定制造费用差异的分析
- (7.27)固定制造费用的差异分析
- (7.28)固定制造费用闲置能量差异的计算
- (7.29)完工产品和在产品的成本分配
- (6.01)影响期权价值的因素
- (6.02)期权价值
- (6.03)期权的投资策略
- (6.06)企业价值评估的意义
- (6.07)企业价值评估的意义
- (6.08)股权自由现金流量
- (6.12)现金流量折现模型
- (6.13)相对价值模型的适用条件
- (6.14)市价/净收益比率模型
- (6.15)资本市场有效性
- (6.16)财务杠杆系数
- (6.17)经营杠杆系数
- (6.20)股利支付方式
- (6.21)除息日
- (6.22)股利分配
- (6.23)资本保全约束
- (6.24)股利理论
- (6.27)剩余财产分配顺序
- (6.28)股票的销售方式
- (6.29)普通股筹资的优点
- (6.30)股权再融资
- 《税法》10月份每日一练
- 9月每日一练
- 8月每日一练
- 7月每日一练
- 6月每日一练
- 5月每日一练
- 4月每日一练
- (10.08)出口关税完税价格
- (10.09)关税税率
- (10.10)关税减免的规定
- (10.11)转让旧房产计算土地增值税的扣除金额
- (10.12)土地增值税扣除项目
- (10.13)土地增值税的扣除项目
- (10.14)耕地占用税法的纳税义务人
- (9.01)税目
- (9.02)纳税地点
- (9.05)城市维护建设税计税依据
- (9.06)城建税计税依据
- (9.07)城市维护建设税纳税义务人与税率---税率
- (9.08)城市维护建设税计税依据与应纳税额的计算
- (9.09)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权利与义务
- (9.12)税的征收形式
- (9.13)国际税收协定
- (9.18)包装物押金是否计入销售额
- (9.19)混合销售和兼营
- (9.20)特殊销售方式下销售额的确定
- (9.21)消费税的征收管理
- (9.22)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 (9.23)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 (9.26)应纳税额的计算——组成计税价格及税额的计算
- (9.27)计税依据和税收优惠
- (9.28)纳税地点
- (9.29)烟叶税法
- (9.30)关税税率运用
- (8.01)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的构成
- (8.02)个人所得税的征税范围
- (8.03)生产经营所得征税
- (8.04)个人所得税特殊情形的计税依据
- (8.05)五级超额累计税率的适用范围
- (8.08)个人所得税扣缴义务人的规定
- (8.09)个人所得税税率
- (8.10)个人所得税自行申报
- (8.11)税法立法
- (8.12)文化创意服务
- (8.15)应纳税额的计算
- (8.16)进口货物应纳税额的计算
- (8.17)征税范围及应纳税额的计算
- (8.18)税法立法
- (8.19)征税范围的具体规定
- (8.22)包装物押金是否计入销售额
- (8.23)销项税额的计算
- (8.24)进项税额的计算
- (8.25)征税范围
- (8.26)消费税征税范围
- (8.29)生产销售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 (8.30)从价计征
- (8.31)消费税出口退税的计算
- (7.01)所得来源的确定
- (7.04)企业所得税收入确认
- (7.05)居民企业核定征收应纳税额的计算
- (7.06)个人劳务报酬的所得税计算
- (7.07)债务重组企业所得税的处理
- (7.08)企业接受捐赠企业所得税的处理
- (7.11)企业重组的所得税处理
- (7.12)工资、薪金所得项目
- (7.13)非居民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 (7.14)非居民纳税人应纳税额的计算
- (7.15)个人所得税计算
- (7.18)应纳个人所得税计算
- (7.19)居民企业的判别标准
- (7.20)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
- (7.21)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的规定
- (7.22)销售税金范围
- (7.25)广告费扣除标准计算
- (7.26)非居民企业应纳税额的计算
- (7.27)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 (7.28)企业所得税中的扣除项目及其标准
- (7.29)劳务报酬所得
- (6.01)关税法定免税规定
- (6.02)一般进口货物完税价格
- (6.03)扣缴义务人
- (6.06)资源税计税依据
- (6.07)资源税应纳税额的计算
- (6.08)旧房及建筑物的评估价格
- (6.12)房产税的税收优惠
- (6.13)房产税纳税义务人
- (6.14)城镇土地应纳税额的计算和税收优惠
- (6.15)以货换货方式印花税的计算
- (6.16)运输合同印花税计算
- (6.17)应纳车船税的计算
- (6.20)记载资金的营业账簿印花税计算
- (6.21)印花税的税收优惠
- (6.22)车辆购置税的范围
- (6.23)车辆购置税的纳税人、计税依据
- (6.24)车船税的征收管理
- (6.27)企业所得税收入总额确认
- (6.28)销售商品企业所得税收入确认
- (6.29)企业处置资产收入的确认
- (6.30)扣除原则和范围
- (5.03)特殊销售方式下的销售额
- (5.04)一般纳税人增值税处理
- (5.05)增值税处理
- (5.06)税务处理
- (5.09)特殊经营行为和产品的税务处理
- (5.10)自产自用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 (5.11)消费税税率
- (5.12)消费税的征收管理
- (5.13)进口环节应纳消费税的计算
- (5.17)应纳税额的计算
- (5.18)啤酒应纳税额计算
- (5.19)金银首饰消费税计算
- (5.20)应纳税额的计算
- (5.23)营业税税目和税收优惠
- (5.24)计税依据的具体规定
- (5.25)纳税义务人和税收优惠
- (5.26)税收优惠和纳税地点
- (5.27)城市维护建设税计税依据
- (5.30)城建税以及教育费附加规定
- (5.31)出口货物的完税价格
- 《经济法》10月份每日一练
- 9月每日一练
- 8月每日一练
- 7月每日一练
- 6月每日一练
- 5月每日一练
- 4月每日一练
- (9.01)债权人会议——债权人委员会
- (9.02)破产申请与受理——破产申请的受理
- (9.05)和解制度——和解协议的效力
- (9.06)债权人会议的组成、召集与职权
- (9.07)破产原因
- (9.08)重整申请
- (9.09)和解程序
- (9.12)破产费用
- (9.13)证券公开发行
- (9.18)公开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条件
- (9.19)公司债券的交易——分离交易的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交易
- (9.20)内幕交易行为的认定
- (9.21)上市公司收购与重组——上市公司收购的概述
- (9.22)公司债券的发行
- (9.23)公开发行可转换债券的条件
- (9.26)重整程序——重整申请
- (9.27)重整程序——重整申请与重整期间
- (9.28)管理人的职责
- (9.29)债权人会议的召集
- (9.30)破产案件的管辖
- (8.01)合伙企业的解散
- (8.02)股东权利的分类
- (8.03)股东代表诉讼
- (8.04)合伙企业财产的转让
- (8.05)优先股
- (8.08)公司的合并
- (8.09)公司分立前债务的承担
- (8.10)公司注册资本的减少
- (8.11)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条件
- (8.12)创业板上市的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条件
- (8.15)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程序
- (8.16)合伙企业对外代表权的限制
- (8.17)股东代表诉讼
- (8.18)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
- (8.19)强化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的诚信义务
- (8.22)可转换债券持有人的权利保护
- (8.23)虚假陈述的法律责任
- (8.24)上市公司收购——要约收购
- (8.25)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
- (8.26)上市公司收购——要约收购
- (8.29)证券法律制度
- (8.30)非上市公众公司定向发行股票
- (8.31)管理人的报酬
- (7.01)担保的相关规定
- (7.04)无效担保合同的责任
- (7.05)保证责任
- (7.06)保证责任
- (7.07)标的物提存的规定
- (7.08)建筑工程合同中分包的规定
- (7.11)违约金和定金不能同时适用的规定
- (7.12)免责事由
- (7.13)租赁合同当事人双方的权利义务
- (7.14)承揽合同
- (7.15)效力待定合同
- (7.18)合同履行的规则
- (7.19)撤销权
- (7.20)法律对保证人的限制
- (7.21)主合同变更与保证责任承担
- (7.22)共有物的处分
- (7.25)有限合伙企业入伙的规定
- (7.26)合伙企业的概念
- (7.27)合伙企业财产的转让
- (7.28)合伙损益分配原则
- (7.29)协议退伙
- (6.01)诉讼时效制度
- (6.02)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法律事实
- (6.03)法律的分类
- (6.06)属于可变更、可撤销合同
- (6.07)代理和委托的相关基础知识
- (6.08)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的特点
- (6.12)无权代理的后果
- (6.13)不动产物权的预告登记
- (6.14)所有权的权能
- (6.15)遗失物和善意取得
- (6.16)拾得遗失物
- (6.17)拾得遗失物
- (6.20)用益物权的范围
- (6.21)建设用地使用权的期限
- (6.22)抵押的财产范围
- (6.23)抵押权的实现
- (6.24)抵押权和质押权的区别
- (6.27)知识产权的质押
- (6.28)留置权
- (6.29)物权变动
- (6.30)合同履行的规则
- (5.03)法律体系
- (5.04)法律规范的分类
- (5.05)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
- (5.06)法律关系的内容
- (5.09)法律关系的客体
- (5.10)法律关系的变动原因—法律事实
- (5.11)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 (5.12)民事法律行为的分类
- (5.13)民事法律行为
- (5.17)民事法律行为成立的几个要素
- (5.18)表见代理
- (5.19)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 (5.20)附条件和附期限的法律行为
- (5.23)附条件的法律行为
- (5.24)长期诉讼时效
- (5.25)短期诉讼时效期间
- (5.26)短期诉讼时效和诉讼时效的中断
- (5.27)诉讼时效的中止
- (5.30)诉讼时效中止的时间
- (5.31)诉讼时效的中止
- 《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10月份每日一练
- 9月每日一练
- 8月每日一练
- 7月每日一练
- 6月每日一练
- 5月每日一练
- 4月每日一练
- (10.08)蓝海战略内涵
- (10.09)内部控制要素
- (10.10)企业国际化经营方式
- (10.11)契约式战略联盟
- (10.12)企业全面风险管理
- (10.13)市场细分的依据
- (10.14)国际化经营的战略途径
- (9.01)专家系统
- (9.02)通用矩阵
- (9.05)企业内部因素
- (9.06)盈利组织
- (9.07)导入期到衰退期经营风险
- (9.08)固定股利政策
- (9.09)总体战略
- (9.13)公司治理直接参与者
- (9.14)产业零散的原因
- (9.18)国际生产折中理论
- (9.19)业务单位战略核心要素
- (9.20)剩余股利政策
- (9.21)对不同管理层次信息需求特点
- (9.22)应急资本
- (9.23)ERP软件实施选型的主要依据
- (9.26)销售最大化
- (9.27)公司管理层对待和处理冲突的策略
- (9.28)风险管理策略
- (9.29)市场渗透战略
- (9.30)新兴产业共同的结构特征
- (8.01)产品上市定价法
- (8.02)企业多元化经营
- (8.03)采用产品事业部制的缺点
- (8.04)集权型企业优点
- (8.0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不同类型的划分
- (8.08)M型组织结构优点
- (8.09)造成结构滞后性的原因
- (8.10)市场开发战略
- (8.11)企业属于反应型组织
- (8.12)企业文化类型
- (8.15)矩阵中纵坐标和横坐标
- (8.16)战略控制
- (8.17)战略失效的原因
- (8.18)战略失效类型
- (8.19)战略性业绩计量的特征
- (8.22)外部获取信息的方式
- (8.23)股东投资指标
- (8.24)组织结构的构成要素
- (8.25)专门化战略
- (8.26)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引力理论
- (8.29)管理信息系统发展过程
- (8.30)供应链管理
- (8.31)基层信息需求特点
- (7.01)平衡计分卡的业绩衡量方法
- (7.04)文化风险成因
- (7.05)风险管理策略
- (7.06)外购存货的验收
- (7.07)全面预算内部控制要求与措施
- (7.08)发展战略的类型
- (7.11)密集型战略
- (7.12)全球化战略的特点
- (7.13)后向一体化战略主要适用条件
- (7.14)钻石模型分析
- (7.15)企业国际化经营的原因
- (7.18)细分市场的有效标志
- (7.19)产品开发战略
- (7.20)实施多元化战略的风险
- (7.21)企业资源的类型
- (7.22)收缩战略
- (7.25)并购战略的动机
- (7.26)跨国并购失败的原因
- (7.27)组成战略联盟的动因
- (7.28)成本领先战略的主要优势
- (7.29)采取差异化战略的风险
- (6.01)业务外包
- (6.02)风险管理的技术与方法
- (6.03)统计分析报告特点
- (6.06)人力资源的衡量
- (6.07)国际化经营企业组织结构
- (6.08)国际化经营的战略类型
- (6.12)对外直接投资成批性
- (6.13)内部客户和内部供应商
- (6.14)差别定价法
- (6.15)基本战略的综合分析——战略钟
- (6.16)战略变革
- (6.17)成功关键要素
- (6.20)权力与职权
- (6.21)战略群组
- (6.22)通用矩阵局限性
- (6.23)外部环境分析
- (6.24)企业可采用的战略
- (6.27)有效的人力资源战略
- (6.28)进入国外市场方式的选择
- (6.29)业务单位战略
- (6.30)企业采用的组织结构
“机考模拟训练营”机考试题库全面升级实操环境 提高应试能力
购买优惠套餐免费获赠全套机考试题
2017注册会计师专业阶段网络辅导课程马上去选课>> | |||
班 次 | 课程特色 | 价格 | 购买 |
基础进阶班① | 先修基础 再修系统 谨遵大纲 突出重点 | 200元 | 购买>> |
精准提分班② | 深入学科 疑难分类 精准讲解 极速提分 | 150元 | 购买>> |
冲线点睛班③ | 冲刺分析 识别陷阱 直击考点 考试通关 | 100元 | 购买>> |
模考训练营④
不可单独购买(购优惠课程免费获赠) |
基础练习+强化练习+模拟试题 | 100元 | 购买>> |
优惠一(①+②+③+④) | 300元 | 购买>> | |
优惠二(①+②+③+④+冲线(面授/直播)) | 400元 | 购买>> | |
优惠三(①+②+③+④)两年有效 | 450元 | 购买>> | |
优惠四(②+③+④) | 260元 | 购买>> |